2024年04月27日   欢迎光临聚合物分离膜及其表界面工程课题组!
当前位置:首页 > 组内动态 > 组内新闻

庆祝高分子系建系30周年活动——SIEPM课题组第一届学术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3-01-12 15:44  作者:梁洪卿、杨皓程,张超,薛育仁,李金博  编辑:李金博  访问量:2916

    寒冬有暖意,回首为前行。2022年,是浙江大学建校的第125个年头,浙大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也在此迎来了建系30周年华诞。在这一年,高分子系实现新的跨越,科研经费首次突破1亿元,办学和科研主体从老和山下搬迁到紫金港校区和同苑新高分子大楼。聚合物分离膜表界面工程(SIEPM)课题组也进入了新阶段,三位博士毕业生入选海外优青和浙大百人计划等,作为青年人才回归到这个大家庭,为课题组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回顾课题组建立二十年风雨历程,展望新阶段美好未来,SIEPM课题组于2023111日举办了“庆祝高分子系建系30周年活动暨SIEPM课题组学术、工作和生活研讨会”,邀请在高校、企业等工作的成员分享科研、工作与生活经历。

在浙大高分子人的辛勤耕耘与各界朋友的帮助下,浙大高分子取得了今天的辉煌成就。课题组组长徐志康教授在开幕词中用三句话凝练了高分子系发展历程中的三个主要节点:突困境,自力更生夯实旧基础;谋发展,八方来援铸就新平台;展宏图,三十年后开启新征程。随后,徐老师进一步回顾了高分子系的分离膜材料研究历程,梳理并总结了SIEPM课题组成立以来的学术成就,主要包括“聚丙烯微滤膜的表界面改性,基于贻贝仿生的表界面工程,表面性质迥异非对称膜,可控界面聚合与薄层复合膜,静电纺纳米纤维膜,聚合物微滤/超滤膜制备”六个方面,勉励各位同学再接再厉,在不断创新与进取的道路上再创辉煌!

看到浙大高分子系3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SIEPM的成长经历,大家感慨万千而踌躇满志,对课题组的下一个20年、浙江大学高分子系的下一个30年充满信心。

1.png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SIEPM课题组毕业的十多位优秀师兄师姐线上或线下参会。20年来,SIEPM课题组已经培养了90名博士和硕士。他们大都就职于各大高校或者公司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军人才。

何蔼博士介绍了近年来在利物浦大学读博期间完成的优秀工作,即通过界面合成的方法制备无缺损的有机多孔笼薄膜材料。利用有机多孔笼在不同溶剂下的可逆晶型转变,实现了单一膜材料的多级分离。

吴柏衡博士介绍了近年来有关以液滴为模板的高分子界面组装的相关工作,包含在液/液界面构建乳液凝胶,在固/液界面构建纳米胶囊Janus粒子以及在气/液界面通过界面聚合构建氧气微气泡等优秀工作。

吴青芸副教授从光热海水淡化的原理和能量使用规律入手分析了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近年来在中山大学有关光热蒸发海水淡化的实时管控等研究:利用支撑载体电导率与蒸发速率的相关性,可以快速实时监测海水蒸发器的蒸发速率与光热过程中的盐结晶过程,也可以实现对多个海水光热蒸发器装置的同时检测。

吴铭榜副教授介绍了在浙江理工大学从事的海水提铀材料及其外场辅助分离过程和与企业合作的生物质发泡缓冲材料,旨在分别实现高效率可回收的海水提铀过程和获得强度高、孔隙率大的泡沫缓冲材料。

2.png

陈鹏程研究员于去年入选海外优青,目前就职于复旦大学。他首先为大家介绍了微观尺度下的多元体系:从石器时代到如今,多元材料始终在不断推进人类的进步,但其种类的发展始终是缓慢的,广谱性合成多元纳米材料始终是一个挑战。基于此,陈鹏程研究员介绍了自己利用纳米反应器实现多元纳米粒子的筛选平台的思路和工作集锦。

王苍博士就职于浙江欧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从事于新型中空纤维膜膜丝和组件的开发研究工作。他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中空纤维膜丝的规模化制备方法以及企业生产过程中尤其关心的问题。在此,徐志康教授指出,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实验室和企业的差距,关注产业化中存在的困难来展开工作,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朱凉伟博士目前担任江苏弘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并获得江苏省双创人才,高级工程师,海安杰出创新创业人才等荣誉称号。他首先从自己的职业生涯开始,强调了就业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平台、定位、方向、态度和荣誉等问题。随后简单介绍了民营企业从事企业研发、项目立项等大家很难接触的内容,令大家受益匪浅。

智锁红博士目前就职于厦门大学嘉庚创新实验室从事碱性电解水制氢用隔膜的开发与应用相关的工作。他从碱性水解电池隔膜的发展历程开始讲解,分析了各类隔膜存在的问题和有机无机复合隔膜的优势,并简要介绍所在的碱性电解水制氢项目组的工作内容。

3.png

王振刚教授介绍了在北京化工大学从事的超分子仿酶功能材料的研究。超分子仿酶催化剂的研究目标是重构天然酶的活性位点,模仿酶的催化活力。王振刚教授介绍了自己课题组通过多金属核心模拟酶的催化位点,实现活力接近、优异稳定性、耐高温的多种仿酶材料的相关工作。这些材料可以应用于生物质的催化转化和光催化合成等领域。

方艳副教授就职于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从事细菌纳米纤维素凝胶膜方面的研究。她首先介绍了细菌纳米纤维素的合成策略及其存在的问题,随后从筛选菌种、纤维素合成、膜表面改性、生物医学产业结合等方面生动地分享了从事细菌纤维素合成研究中的历程。

代正伟副教授介绍了自己在嘉兴学院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从事的有关智能膜材料在服装面料中应用的研究。他首先介绍了智能材料对体表微环境调控,尤其是温湿度调节的意义,随后分享了自己通过调节智能膜材料孔隙率、玻璃化转变温度等参数,调整服装材料透湿度的研究工作。

姬婧博士目前就职于广州先进技术研究所,从事面向ECMO应用的聚(4-甲基戊烯-1)(PMP)中空纤维膜的研发。姬婧博士首先介绍了自己在英国留学和工作期间有关相分离的研究工作。随后,从ECMO的研发背景出发介绍了氧合器膜丝PMP中空纤维膜的开发历程,包括项目的总体方案设计、配方研发、工艺优化以及目前已经取得的成果。


胡梦欣副教授介绍了在浙江工商大学从事的有关细胞支架材料的研究,她从肠道菌群在人体的功能与重要性出发,针对菌群易失活等问题,介绍了基于静电纺纤维膜的支架材料在富集益生菌和加速生物膜形成上的重要作用。

杨轩百人计划研究员目前就职于浙江大学化工学院,从事有关纤维素纳米材料的研究。针对纤维素材料在造纸领域的可定制化优势以及面临的生产难度大、成本高、改性产品单一等问题,他系统研究了纤维素剥离技术、制备了高性能纤维材料,并实现了纤维素材料功能化扩展。

徐小玲博士分享了在南昌师范学院从事的有关交联氧化石墨烯膜方向的研究。在氧化石墨烯插层交联的研究背景基础上,她详述了通过二胺交联获得无缺氧化石墨烯膜的技术路线,并简单介绍了所制备膜的纳滤性能。

叶翔宇博士就职于浙江省轻工业品质量检验研究院,从事智能化检测手段集成、熔喷材料制备等领域的工作。叶翔宇博士从疫情下口罩的材料、结构设计和生产开始,为大家介绍了防护口罩存在的行业痛点、解决思路、技术要点、成果支撑和应用,以及制定质量技术基础标准的重要性。

仲启智博士目前就职于布里斯托大学,从事有关金属多酚网络材料的研究工作。从金属有机配合物材料的研究背景出发,他详细介绍了博士期间有关金属多酚材料的研究,并系统分析了胺醌交联网络的组装动力学及其在膜等材料制备方面的应用。

5.png

各位师兄师姐带来了优秀详实的分享报告,开展了积极的讨论和交流。讨论时间总是不够,大家意犹未尽,期待能够有更多向师兄师姐们了解学习的机会。研讨会一直进行到晚上,直到在徐志康教授的总结后结束。正如徐志康老师所说的,本次活动让大家收获满满,既有久别重逢的快乐,也有学习交流的喜悦。经历本次活动,大家都发现课题组严格的要求终将开花结果,大家应该学习这些师兄师姐一直以来积极的心态、勤奋的态度、持续的努力。

6.png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本次参会,大家都提到在浙江大学高分子系和SIEPM课题组或长或短的学习时间都为自己带来了影响终身的好习惯。哪怕离开了母校,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的校风,高分子系充实的学习经历,SIEPM课题组严谨和认真的科研训练仍在为每一个SIEPMer的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借助高分子系建系三十周年这一契机,让“毕业生”们回家聚会,互相交流、印证、学习;让课题组“应届生”们了解到师兄师姐们的发展历程和优秀工作,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次极为难得的机会。